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
沿着天安门中轴线往南46公里北京大兴国际机场航站楼矗立在阳光中恢弘灿烂、展翅待飞。9月25日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运!
大兴国际机场还有这些“小秘密”
等你“解锁”!
1.无障碍设施样板:机场从停车、通道、服务、登机、标识等8个系统针对行动不便、听障、视障等3类人群开展专项设计,使无障碍设施全面满足2022年冬残奥会要求,也将为其他机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提供标杆与样板。
2.“无柱感”设计:机场航站楼核心区一共只有8个C型柱,为旅客提供了最大化的通透公共空间。站在航站楼中心,五条指廊一目了然,没有任何遮挡。直接和通透的视线让旅客可以清晰地找到自己想去的地方、目测步行距离。
3.“多送你一程”:一般在安检处,家人和旅客便要分别,但大兴国际机场局部五层“亲友话别区”的独特设计,使得旅客在安检后依然可以在大厅回首与家人告别,家人也可以在高处目送亲人候机。
4.中国风庭院:在航站楼五个指廊的尽端,分别设有5个中式风格的室外庭院——中国园、瓷园、田园、丝园、茶园,使室内外空间相互融合,为旅客提供了放松的候机环境和绿色的活动空间。
5.“幸福起点站”:在航站楼中南指廊的尽头 ,有一个用各国语言勾勒出的爱心图样,旅客们可以在此地合影留念。
为何还要花800亿元建新机场?
一般来说,一座城市规划新建机场的原因大致有两个:要么是原有机场设施过于陈旧;要么原有机场已无法满足客流量需求。北京建大兴机场的理由显然是后者。
首都机场始建于1958年,几十年来扩建了多次,目前有3座航站楼与3条跑道,是世界上最繁忙的机场之一。2017年首都机场旅客吞吐量约9580万人次,2018年更是达到了1.098亿人次,起降架次达到61.4万架次,平均每天起降架次达到1682架,其旅客吞吐量居世界第二,仅次于美国亚特兰大机场。但其设计容量却仅有7600万人次,运营处于严重饱和状态。
南苑机场则是军民合用机场,在旅客运输方面发挥的作用很小,其2017年的旅客吞吐量只有590万人次,相当于首都机场的6%多,所以,重担几乎都落到了首都机场身上。
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,航空运输需求只增不减。首都机场的压力还会急剧增大。看看其他城市的机场状况,也能了解首都机场压力有多大。2018年上海浦东机场吞吐量7405万人次,上海虹桥机场吞吐量4362万人次,两个机场合起来是1.17亿人次,只比首都机场高15.8%而已。再看国外城市的情况。美国纽约市人口2017年约为860万,却坐拥三座机场。全球最繁忙的伦敦机场群有六个机场,分布在城市的东西南北,而伦敦人口也不过810万。能通过继续扩建首都机场来缓解压力吗?很遗憾,已经不能了。经过前面几次扩建首都机场已扩大到极限状态,地面机场再怎么扩建,空域和航线也就那么些,并不容易再开拓。所以长期以来,很多人吐槽首都机场繁忙、拥挤,这里每天约有300个飞行架次无法安排,每年近1000万人次的潜在需求被“拒之门外”。由此可见,北京确实需要一座新机场了。
财经评论员侯杰表示,新机场的商用首飞,这就如同推开了一扇新大门,同时也是亮出一张中国的新名片。新机场和首都国际机场一南一北遥相呼应。从设计到应用,充满了高科技和后现代感。它投入使用之后,一年至少可以运送一亿人次和四百万吨货物,超过现在首都国际机场的运力总合,这就意味着,中国的心脏与世界的连通将实现倍速的率动。
一段航空旅程的起点和终点在机场,新航线、新机场就是向亿万中外旅行者亮出的一张中国的新名片,这张名牌上写着开放、写着科技、写着便利和实现梦想的机会。正如那句歌词唱的那样“我家大门常打开,开放怀抱等你”。